我蘇網訊 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一項需要持續探索和實踐的系統工程,江蘇豐縣作為省內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近年來積極推動“數字新動能”向農業農村、社會綜合治理等領域拓展延伸,不斷探索具有豐縣特色的數字鄉村建設路徑。
10月15日,“E路同行 智惠江蘇——‘數字鄉村’”篇網絡主題活動來到徐州市豐縣,感受數字為鄉村振興注入的澎湃動力。
“智慧大腦”構筑精巧鄉村生活
“李師傅,你好,你的收割機停放位置影響到其他人通行,請馬上去挪車并停放到正確位置。”15日上午,在師寨鎮“數字鄉村”平臺前,指揮員正在處理一起“挪車”需求。
就在幾分鐘前,指揮員在“云端”發現有村民聚集,繼而看到了收割機堵路的情況,便立即聯系了附近的網格員,網格員隨即到達現場。在現場找不到車主情況下,指揮員又通過平臺聯系農機中心獲取了車主信息,幾分鐘后,車主接到電話,趕到現場將農機挪走。
在很多城市里都讓人頭疼的“挪車”問題,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解決了,而這一切都依賴于師寨鎮背后鏈接的“智慧大腦”。
師寨鎮的“數字鄉村”試點工程,于2020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整合民政、人社、市場監管、供水、供電等多項職能機構,融合為民服務中心、綜合指揮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校外實踐基地等各類區域功能。
在數字平臺基礎上,師寨鎮還在全縣率先推出“人大代表進網格”履職新機制,將84名鎮人大代表納入全鎮48個綜合網格、6個專屬網格中,呈現“網”上履職,“格”內盡責社會治理新局面。
智慧醫療讓農民家門口看名醫
“聽了專家的意見,我的心里踏實多了。”15日上午,在豐縣人民醫院遠程醫學會診平臺,72歲的王溝鎮村民李大爺在鏡頭前向豐縣人民醫院總院的專家表示了感謝。李大爺因突患急病,住進了鎮上醫院,醫護人員對手術方案不確定,李大爺的子女不在身邊,一時也無法轉到縣城醫院。
“對于急重癥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若能縮短從家到醫院的‘關鍵一公里’,使患者盡可能快地接受最專業的救治,那么急危重癥的救治率將大大提高”,豐縣人民醫院總院相關專家告訴記者,李大爺住院后,王溝分院就第一時間聯系了總院,兩家醫院的專家借助遠程醫學會診平臺,通過視頻連線進行會診,在查閱病歷與連線問診后,為李大爺制定了全面的治療方案。
目前,豐縣人民醫院醫療集團將基層分院全部接入遠程會診系統,并建立標準統一的遠程醫學會診分中心。不僅如此,2018年成立的解放軍總醫院遠程醫學中心豐縣人民醫院分中心,是徐州市唯一與解放軍總醫院實現遠程會診的醫院。
兩年來,眾多鄉鎮居民患者在縣醫院、鄉鎮分院醫生的幫助下,通過“遠程會診平臺”享受到全國頂尖專家面對面診療服務,真正實現了“家門口看名醫”。
“城市大腦”全面提升縣域治理精度
巨大的曲面顯示屏上,十多個自動切換的畫面、各種數字信息不停閃爍……這間科技感十足的巨大房間,正是豐縣打造的“城市大腦”——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指揮中心。
“打破數據孤島,全面整合數據平臺,實現有需速應、未訴先應”,豐縣公共數據中心主任方軍介紹,作為全國首批縣域數字化試點城市,豐縣建成了徐州市首家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指揮中心,打破數據互聯共享壁壘,用大數據的火眼金睛查漏補缺、輔助監管。
目前,豐縣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指揮中心全面整合了120、12345、962518營商熱線、數字化城管和應急大數據管理等基礎平臺,縱向貫通15個鄉鎮街道指揮中心、50個既有平臺,利用“互聯網+綜合治理平臺”歸集基礎數據1.6億條,整合社會面監控資源1.7萬路,基本實現了問題處置交辦全域覆蓋、不留死角。
以“最強大腦”為中樞,如今的豐縣形成了“一盤棋”布局、“全縣域”推進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并相繼榮獲“中國智慧城市創新應用金獎”、“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等稱號。
記者/孟曉晴 通訊員/王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