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零點,“雙十一”落下帷幕,天貓雙11總交易額定格在5403億,京東11.11累計下單金額超3491億。繼續穩健增長的同時,還發生了多項重大變化。
天貓事業群副總裁吹雪表示,今年最看重增長質量和社會價值,包括首次推出綠色會場,覆蓋食品、家裝、消電、母嬰4大行業,2000余家商家、50萬件商品共同參與。上線了好友分享購物車功能以及長輩版淘寶。誕生了15年的“公益寶貝”項目也在此次雙11全新升級。目前天貓上已有10%的商品是公益寶貝。
從“狂歡”走向“溫暖”
從“狂歡”走向“溫暖”成了不少人意外的感受。在11日晚間的分享會中,天貓邀請了5位公益商家,他們有因發現一些孩子冬天沒有熱水洗澡,通過雙十一公益商品的銷售,到云南、湖南等地山區小學為1200名孩子建了30個移動澡房的創業者;有專門為國內乳腺癌患者設計的術后內衣的知名設計師,希望觀照到更多的女性,幫更多人彌補遺憾。
誕生了15年的公益寶貝全面升級。記者了解到,今年雙11的公益寶貝捐贈善款,將重點用于幫助三大困境人群:為欠發達地區家庭的主要勞動力提供公益保險、幫大山深處的孩子找到“童伴媽媽”、為困境中的老人提供愛心午餐。
同時,因車禍截肢的劉文燕終于買到了她設想過無數次的“一只鞋”。天貓聯合7家運動品牌發起的“一只鞋”計劃,為殘障人士提供只買一只鞋的服務。今年雙11,98人的購物訂單里,第一次有了“一只鞋”。
數字經濟智庫執行院長黃日涵表示,毋庸諱言,對于網商來說,公益寶貝是參與公益最為方便的方式,后臺簡單輕松的設置,賣出一件捐一筆,資金壓力也不大。這種辦法卻讓人們看到了商業有溫度,“商業對世界的改變大家在13年的雙11中都可以看到,而公益力量和商家力量的結合,讓中國的公益產生了新的模式,細水長流,讓需要幫助的人獲得幫助,商業的方法,科技的力量,讓我們看到了數字經濟不僅有速度,更有溫度。”
綠色成了今年雙11的“底色”
綠色成了今年雙11的底色。今年,阿里巴巴數據中心的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使用的比例繼續提升,同時不斷推廣液冷技術。
在物流環節,菜鳥智能切箱、綠色回箱、碳賬單等綠色物流技術也大規模推廣應用。通過優化紙箱型號和推薦合理的裝箱方案,智能切箱算法支持菜鳥全行業倉內包材推薦,平均減少使用15%包材,僅在菜鳥倉一年可為5.3億個包裹“瘦身”;通過碳排放測算和綠色物流各環節的信息化盤查,菜鳥還推出“個人減碳賬單”,并在6萬個菜鳥驛站發起快遞包裝回收、1萬個驛站試行舊包裝循環寄件,打通快遞包裝循環使用閉環。
京東物流同樣通過使用減量化包裝、循環包裝以及回收材料、新能源車、光伏、智能設備使用等舉措,截至目前,實現減碳2.6萬噸,其中使用循環包裝1135萬次,減少一次性垃圾3400噸。京東11.11期間,原發包裝的參與品牌達到1.3萬個,使用原發包裝4100萬箱,涉及SKU數25萬個。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認為,今年的電商行動與全球氣候大會遙相呼應,為雙碳目標的實現做出了貢獻。“電子商務逐漸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為產供銷生態環境中的有機組成。領先的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理念與行為模式產生著越來越大的社會影響力,未來可能與相關利益主體一起,成為構建相關國際經貿規則中的重要主體。”
新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滑雪板、戶外電源、寵物玩具、考古盲盒與手辦、氛圍燈、早C晚A、文房四寶、預制菜、洗地機、兒童安全座椅……這是從今年天貓雙11發現的十大趨勢單品。
且新品牌和老字號,都在今年的天貓雙11找到了各自的春天。數據顯示,275個新品牌連續3年翻倍增長,700多個新品牌成為細分品類第一名。
截至11月11日8點,220家老字號品牌在天貓雙11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00%,其中包括金徽、桂花莊、白水杜康等多家中西部地區的老字號,回力等品牌銷售額更是突破1億元,充分印證了“老字號是最成功的新品牌”。
博物館新文創也成為今年的黑馬。11月11日首小時,就有8個博物館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倍。三星堆、河南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洛陽博物館還首度聯手,集合各家館藏珍品,推出了一套限量版聯名考古盲盒。
鴻星爾克、安踏、李寧等中國運動品牌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11日開售首小時,鴻星爾克的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了27倍。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為,國潮洶涌,折射出年輕消費者對民族文化自信,也是年輕人表達自我個性的方式,在這過程中,雙十一成為國潮品牌的打造圣地。
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翁一則表示,雙十一進入第十三個年頭,對于國民經濟的意義已不再局限于具體的數字,它更深入地探索和拓展了消費的意義,豐富和發展了消費的內涵與外延,由之前相對狹義的、表層的消費走向廣義的、深層的消費。
?。▉碓矗航K新聞廣播/丁鳳云 編輯/汪澤)